Labubu是什么?揭秘这场狂热抢购的真正主角
Labubu,这个带有小恶魔般尖耳朵和标志性笑容的形象,是香港知名艺术家龙家升(Kasing Lung)创作的“The Monsters”系列中的核心角色之一。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玩偶,而是一种集艺术、设计与收藏属性于一体的艺术玩具(Art Toy)。Labubu以其独特的设计美学、丰富的表情细节以及千变万化的造型,迅速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庞大人气。从最初的独立设计师作品,到后来与POP MART(泡泡玛特)合作推出盲盒系列及各种限量版收藏品,Labubu已经成为了潮流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
“抢Labubu”具体指什么行为?
“抢Labubu”并不仅仅是普通的购买行为,它特指在限量发售时,消费者为了获得稀有或热门款式而采取的高度竞争性、时间敏感性的购买行动。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线下排队抢购:在品牌门店、快闪店或漫展等特定活动现场,消费者会提前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地排队,争夺有限的购买名额。队伍之长,场面之热烈,往往蔚为壮观。
- 线上秒杀:在电商平台(如天猫、品牌官网)或官方小程序进行限时限量发售,商品通常在数秒内便被抢购一空。这需要极快的网速、精准的操作和一定的运气。
- 抽签购买:对于极其稀有或与知名品牌联名的Labubu款式,品牌方会采用抽签(或摇号)的形式决定购买资格,以此确保公平性并过滤掉部分黄牛。
- 隐藏款/端盒:在盲盒系列中,特定比例的盒子里会随机出现隐藏款。为了获得隐藏款,一些玩家会选择购买一整套(即“端盒”),以提高获得的几率。
这些行为都凸显了Labubu市场的独特之处:稀缺性驱动下的强烈购买欲和竞争。
抢购的Labubu通常是哪些系列或款式?
引发抢购热潮的Labubu,往往集中在以下几种类型:
- 限量联名款:与知名品牌(如迪士尼、周杰伦的PHANTACi)、艺术家或其他热门IP的跨界合作,此类产品往往设计独特,数量稀少。
- 节日限定款:如圣诞节、春节、万圣节等特殊节日推出的限定配色或造型。
- 特定主题系列中的稀有款:如Labubu精灵系列、职业系列等盲盒中的超稀有隐藏款。
- 展会限定款:在国际动漫展、潮流玩具展(如STS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BTS北京潮流玩具展)上独家发售的特别版本。
- 设计师亲签版:艺术家本人签名的版本,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这些款式共同的特点是数量稀少、设计独特、具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因此也最容易引发“抢”的现象。
为什么Labubu如此火爆?探究抢购背后的深层原因
Labubu的抢购热潮并非偶然,它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催生而成:
为什么Labubu会如此火爆,引发抢购?
- 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设计:龙家升的Labubu形象结合了西方童话中的小怪物和东方审美的可爱元素,其独特的表情和多变的造型,让它既有童真又带有一丝叛逆,极具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 稀缺性营销策略:品牌方(POP MART)深谙“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通过限量发售、抽签机制、隐藏款设置等方式,人为地制造稀缺感,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收藏热情。
- 社交货币属性:拥有热门或稀有的Labubu,在潮流圈内被视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彰显个性和品味的“社交货币”。晒图分享、交流讨论,都增强了其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效应。
- 盲盒的“惊喜经济”:盲盒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购物体验,满足了人们拆盒瞬间的惊喜感和集齐一套的成就感,类似于抽卡游戏,具有一定的“上瘾性”。
- 潮流文化推动:艺术玩具作为潮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Labubu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自然也受益于这股热潮。
为什么人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抢购?
“这不仅仅是买一个玩具,更像是一场寻宝游戏,一次对速度与运气的考验。”一位资深Labubu玩家如是说。
- 情感链接与收藏热情:许多玩家对Labubu产生了深厚的情感链接,将其视为独特的艺术品,而非简单的商品。集齐不同款式、展示个人收藏,是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的重要方式。
- 潜在的投资价值:一些限量款Labubu在二级市场的价格能够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原价,这使得部分购买者将其视为一种投资。尽管风险存在,但成功的案例吸引了更多人参与。
- 参与感和群体认同:在抢购过程中,无论是线上蹲守还是线下排队,都能让玩家感受到自己是潮流文化群体的一员,这种参与感和社群认同感对许多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 挑战与刺激:抢购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成功的喜悦感是巨大的,这种肾上腺素飙升的体验,也让不少人乐此不疲。
是什么因素导致Labubu供应紧张?
Labubu的供应紧张并非完全的市场供需失衡,而是品牌方精心设计的策略与实际需求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 限量发售策略: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为了保持产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大多数热门Labubu款式从一开始就设定了有限的生产数量。
- 生产工艺与周期:艺术玩具的生产往往涉及复杂的设计、模具制作、手工涂装等环节,工艺要求较高,导致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增产。
- 全球市场需求:Labubu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在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美市场都有大量拥趸,全球性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
- 饥饿营销:通过持续的限量发售和制造话题,维持产品热度,让消费者始终保持对下一个产品的期待。
哪里可以抢Labubu?数量与价格的博弈
抢购Labubu主要发生在哪些渠道和地点?
“抢Labubu”的战场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主要阵地:
-
品牌官方线上渠道:
- POP MART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最主要的线上发售平台,通常会提前预告发售时间,采取秒杀或抽签形式。
- POP MART官方小程序/APP:部分独家发售或抽签活动会在自有平台进行。
-
品牌官方线下渠道:
- POP MART线下门店/潮玩集合店: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内,通常会举行线下排队购买活动。
- 快闪店(Pop-up Store):在特定时间、地点限时开放,发售限定款式,往往是抢购的重灾区。
-
潮流玩具展会:
- STS(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BTS(北京潮流玩具展)等:每年重要的展会,会吸引大量潮玩爱好者,品牌方通常会推出展会限定款。
-
授权经销商:
- 少量授权的第三方潮流玩具店铺也会获得部分配货,但数量通常不多。
-
二级市场(非官方渠道):
- 闲鱼、得物等二手交易平台:在官方渠道未能抢购成功的玩家,会转向这些平台以高价收购。
- 私人卖家/黄牛:通过各种手段囤积商品后加价出售。
全球范围内,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对Labubu的需求最为旺盛,这些地区的抢购活动也最为激烈。
抢购Labubu的投入成本大概是多少?
投入成本不仅仅是商品的零售价,还包括一系列隐性支出:
-
商品零售价:
- 常规盲盒(单个):约59-99人民币。
- 端盒(一整套):约700-1200人民币。
- 大型摆件/限量艺术品:数百至数千,甚至上万元人民币。
-
时间成本:
- 线上:等待发售、不断刷新页面、操作耗费的精力。
- 线下:数小时甚至通宵的排队等待,往返门店的交通时间。
-
交通/住宿成本:
- 为了参加异地展会或门店活动,可能需要支付交通费、住宿费。
-
机会成本:
- 抢购失败可能带来的心理落差和再次尝试的成本。
-
二级市场溢价:
- 如果在官方渠道未能购得,转向二级市场可能需要支付数倍于原价的溢价。
一个热门款Labubu的市场溢价能达到多少?
热门款Labubu的溢价能力是惊人的,也是吸引部分人参与抢购的重要原因。
- 常见热门款:溢价通常在原价的1.5倍至3倍之间。例如,原价99元的盲盒隐藏款,可能在二级市场以200-500元出售。
- 限量联名款/稀有隐藏款:溢价可达5倍至10倍甚至更高。例如,一些与知名艺术家联名的大型限量款,原价数千元,二级市场可炒到数万元。
- 孤品/特殊编号款:极少数具有特殊编号或设计师亲签的孤品,其价格可能突破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成为真正的收藏品。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受市场供需、潮流热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风险。
每次限量发售的数量大概有多少?投入抢购的人数有多少?
限量发售的数量往往是“杯水车薪”:
- 常规盲盒系列:单款限量发售数量通常不会对外公开具体数字,但整体系列生产量相对较大,隐藏款概率一般为1:144或1:288。
- 特定热门款/联名款:全球限量通常在数百至数千个之间。例如,某款联名限定可能全球仅发售300体、500体或1000体。
- 展会限定款:数量更为稀少,几十到几百体不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投入抢购的人数却非常庞大:
- 线上秒杀:一个热门款的在线抢购,同时在线点击的人数可能高达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竞争极其激烈,平均每人抢到的概率极低。
- 线下排队:热门门店或展会活动,常常有数百至数千人排队,队伍甚至能绵延数百米,其中不少人是从外地赶来。
巨大的供需差距,正是“抢Labubu”现象形成的根源。
如何抢到Labubu?攻略与避坑指南
如何提高抢购Labubu的成功率?
对于真正热爱Labubu的玩家而言,提高抢购成功率需要策略与准备:
- 提前了解发售信息:关注POP MART官方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以及潮流玩具资讯平台,第一时间获取发售时间、渠道、数量等关键信息。
-
优化网络与设备:
- 线上:确保使用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最好选择有线网络而非WiFi。使用性能较好的电脑或手机,提前登录账号,清空购物车,预设好收货地址和支付方式。
- 线下:确保手机电量充足,携带充电宝,以备长时间排队。
- 准时蹲守:线上秒杀务必提前几分钟进入商品页面,校准时间,掐准秒数点击。线下排队则需要提前数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前往,争取靠前的排位。
- 熟悉操作流程:对于线上抢购,反复练习加购、提交订单、支付等步骤,确保在紧张时刻能够快速操作。
- 发动亲友助力: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一同参与线上抢购,或轮流线下排队,增加成功几率。
- 多渠道尝试:如果一个渠道失败,迅速转向其他可能的发售渠道,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 参与抽签:对于稀有款式,积极参与官方抽签活动,这是相对公平且无需拼手速的方式。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才能购得心仪的Labubu?
如果不是追求“首发”、“限量”的狂热玩家,普通消费者仍有途径获得心仪的Labubu:
- 关注常规款:许多Labubu的常规盲盒系列持续发售,虽然没有限量款的稀缺性,但同样具有收藏和欣赏价值,且更容易获得。
- 等待补货:部分热门款在首发售罄后,品牌方可能会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补货(非限量款)。保持关注,耐心等待。
- 线下门店体验:前往POP MART线下门店,可以直接选购展示的常规款,或参与盲盒抽取。门店通常会定期补货。
- 谨慎选择二级市场:如果非常喜欢某款限量版,在官方渠道无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二级市场。但务必通过有信誉的平台和卖家购买,仔细核对商品信息,避免高价购买到假货或瑕疵品。
如何识别和避免在抢购中的骗局或陷阱?
在Labubu抢购热潮中,不法分子也常常借机行骗,务必提高警惕:
- 虚假发售信息:警惕非官方渠道发布的“独家内幕”发售信息,一切以品牌官方公布为准。
-
高价预售/代抢骗局:
- 许多骗子会声称自己有“内部渠道”可以高价预售或代抢。这些往往是骗取预付款后消失,或收到钱后发假货。
- 警惕过于离谱的价格:如果有人声称能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帮你抢到稀有款,那几乎可以肯定是骗局。
- 山寨假货:在二级市场购买时,务必仔细辨别。正版Labubu的包装、做工、材质都有严格标准,假货往往粗糙、有色差。要求卖家提供购买凭证、开箱视频等。
- 诱导线下交易:尽量避免在不熟悉的地点进行线下交易,特别是涉及大额款项时。
- 钓鱼链接/木马病毒:不要点击陌生链接,谨防钓鱼网站窃取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资料。
最保险的做法是:坚持通过官方渠道购买;若不得已选择二级市场,优先选择有第三方平台担保的交易方式,并对卖家信誉进行充分评估。
“抢Labubu”:一场独特的消费体验与文化现象
“抢Labubu”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线上抢购流程:
- 信息获取:提前关注官方发布的发售预告,包括款式、时间、价格、数量和渠道。
- 准备阶段:在发售前数小时,确保网络通畅、设备电量充足。登录账号,填写并保存收货地址、预设支付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 蹲守刷新:在发售前5-10分钟进入商品页面,保持页面刷新,等待商品链接变为可购买状态。
- 极速操作:发售时间一到,以最快速度点击“立即购买/加入购物车”,然后迅速提交订单并完成支付。很多时候,拼的就是0.1秒的反应速度。
- 确认订单:支付成功后,立即查看订单状态,确认订单已生成并扣款成功。
线下抢购流程:
- 信息获取与规划:了解发售门店、排队规则、限购数量,规划前往时间和交通方式。
- 提前排队:根据经验,通常需要提前数小时甚至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排队,领取排队号或腕带。部分门店会有临时夜排管理规定。
- 等待与互动:在排队过程中,玩家之间常常会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形成一种独特的社群氛围。
- 入场购买:按照排队顺序依次进入门店,根据限购数量进行选购。部分稀有商品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抽签决定购买资格。
- 结算与离场:完成支付后,小心保管商品并有序离场。
抢购Labubu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Labubu的抢购现象是品牌策略、消费者心理和潮流文化传播的综合产物:
- 品牌方刻意营造的稀缺性:限量发售、盲盒机制、高品质设计,这些都是品牌方通过产品力和营销手段,精准地击中了消费者对“独特”和“拥有”的渴望。
- 社交媒体的助推:Instagram、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晒图、开箱视频、攻略分享,极大地放大了Labubu的曝光度和吸引力,形成了“病毒式”传播。
- 社群文化的凝聚:围绕Labubu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玩家社群,他们在线上交流,在线下排队,彼此分享收藏乐趣,这种社群认同感进一步巩固了抢购现象。
- 收藏投资的驱动:虽然并非所有玩家都以投资为目的,但稀有款在二级市场的溢价能力,确实吸引了一部分投机者入场,加速了抢购的激烈程度。
抢购Labubu给消费者带来了怎样的体验?
对于参与其中的消费者来说,抢购Labubu是一种复杂而多层次的体验:
- 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无论是线上秒杀的倒计时,还是线下排队的紧张等待,都能带来强烈的刺激和兴奋感。
- 成功的巨大满足感:当成功抢到心仪的Labubu时,那种“战胜”了成千上万人,终于将稀有物握在手中的成就感和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 失败的失落与沮丧:与之相对的是,无数次努力却依然错失的挫败感。有时甚至会引发“FOMO”(错失恐惧症)的情绪,驱动他们下一次更积极地参与。
- 独一无二的拥有感:拥有一件难以获得的艺术品,能够满足收藏者对独特性的追求,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 社群的归属感:在抢购和收藏的过程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经验,构建了强大的社群联系,增强了归属感。
- 理财与消费的边界模糊:对于一些人来说,抢购Labubu既是消费,又带有一定的“理财”属性,让消费行为本身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总而言之,“为抢Labubu”的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它更像是一场融合了速度、运气、耐心、策略和社交互动的独特“游戏”。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下潮流文化中,消费者对个性表达、社群认同和稀缺商品追逐的强烈渴望,也展现了品牌方在市场营销上的高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