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气温的持续攀升,关于高温下劳动者权益的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高温假”作为一项重要的劳动保护措施,经常引发公众的讨论和疑问。它究竟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可以享受?企业不遵守规定会有哪些后果?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问题,为您详细解读高温假的相关规定,助您明晰权益,保障健康。

高温假到底是什么?——核心概念与目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温假”并非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系中的一种假期,它更准确地讲,是国家为保护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劳动者健康安全而设立的一系列劳动保护措施

其核心目的是:

  • 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避免因长时间高温作业导致中暑、热射病等职业性危害。
  • 维护劳动者生命安全: 高温作业可能引发身体不适,进而导致操作失误,增加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 提升工作效率与生产力: 适度的休息和凉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劳动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简单来说,高温假不是让所有人都放假,而是针对特定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劳动者,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停止作业、提供防暑降温措施等方式,来减少高温对劳动者身体的损害。

政策依据与适用条件——法律在哪里?多少度算高温?

1. 高温假的法律法规依据是什么?

高温假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这些都构成了高温假规定的法律基础。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应当采取的防暑降温措施,以及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和休息制度。

2. 哪些行业、岗位或工作场所需要执行高温假规定?

高温假规定主要适用于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作业以及在室内高温工作场所作业的劳动者。常见的涉及行业和岗位包括:

  • 户外作业: 建筑工地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外卖员、电力检修工人、农田作业人员、露天矿山作业人员等。
  • 室内高温场所作业: 冶金、铸造、机械制造、玻璃、陶瓷等行业中存在高温炉、加热设备的车间,以及没有空调或降温设备但温度较高的封闭空间作业人员。

3. 达到多少度高温才需要放假或采取措施?具体标准是什么?

这是关于高温假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天气作业的温度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 日最高气温达到 40℃以上:
    • 用人单位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 对于因生产工艺要求不能停止作业的,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日最高气温达到 37℃以上、40℃以下:
    • 用人单位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
    • 并在气温最高的时段3小时内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 日最高气温达到 35℃以上、37℃以下:
    •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 并且不得安排加班。

请注意:上述温度是指“日最高气温”,通常以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为准。此外,各地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温度标准有更具体或更严格的规定,例如在计算体感温度、湿度等因素后,可能会提前启动防暑降温措施。

夜间高温是否也需要考虑?虽然规定主要针对日间高温,但如果夜间工作场所气温仍持续达到上述标准,企业同样有义务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健康安全。

落实与实施——怎么休?工资怎么算?

1. 高温假的时长是多少?是按天还是按小时计算?

高温假并非像传统节假日那样有固定的天数。它的“时长”是弹性且动态的,取决于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具体的工作环境。它可能表现为:

  • 停止作业: 在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直接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这可以被视为“放假”。
  • 缩短工时: 在37℃至40℃之间,缩短室外露天作业时间至累计不超过6小时,并在高温时段停止作业。这相当于部分时间的“休息”或“停工”。
  • 轮换休息: 在35℃至37℃之间,通过换班轮休来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保证劳动者有足够的休息。

因此,高温假更多是基于小时或特定时段的工作调整和休息安排,而非固定天数的整日休假。

2. 高温假期间,工资如何计算?

这是劳动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

“因高温天气停止作业、调整工作时间而扣减或者变相扣减工资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举报投诉,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这意味着,无论是因为高温天气停止作业而“放假”,还是缩短工作时间,用人单位都不得因此扣减或变相扣减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高温假期间,应当按照正常出勤支付工资。

如果企业因此扣减工资,员工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

3. 高温假与高温津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高温假和高温津贴都是高温下的劳动保护措施,但二者性质不同,且可以同时享受

  • 高温假: 是一种“时间类”的保护措施,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停工休息等方式,减少劳动者暴露在高温下的时间。
  • 高温津贴: 是一种“物质类”的补偿,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下(通常是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安排劳动者在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的津贴。

联系: 两者都是为了应对高温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劳动者既可能因高温而享受休息调整(高温假),也可能因在高温环境中坚持工作而获得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高温津贴为由,取消或降低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津贴标准: 各地标准不同,通常按月或按日发放,国家和地方政府会设定最低标准。例如,许多省份规定每月高温津贴在150元到300元不等,具体请参考当地最新政策。

4. 如果企业无法放假,应该如何补偿或替代?

在某些特定行业或紧急任务中,确实存在无法完全停止作业的情况。此时,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更加严格和全面的替代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

  • 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设施和物资:
    • 在工作场所设置空调、风扇、冰块等降温设备。
    • 提供充足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如矿泉水、凉茶、盐汽水等)、防暑降温饮料及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 设立或提供阴凉、通风、舒适的休息场所。
  • 调整作息时间:
    • 避开高温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作业,将工作安排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的时段。
    • 实行轮班制度,缩短单个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
  • 加强健康监测:
    • 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 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中暑、热衰竭等高温相关疾病。
  • 发放高温津贴: 在符合发放条件时,足额按时发放高温津贴。
  • 提供职业健康培训: 向劳动者普及防暑降温知识、中暑急救常识等。

企业责任与员工维权——不遵守怎么办?

1. 企业在高温假规定落实中应承担哪些责任?

用人单位是高温天气下劳动者保护的责任主体,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 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制度: 制定并落实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 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施: 包括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晒帽、透气工作服等)以及工作场所的降温设备。
  • 合理调整劳动定额: 不得因高温而强行要求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超负荷、超时加班。
  • 组织健康检查和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防暑降温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的培训。
  • 确保工资待遇: 不得因高温天气停止作业或调整工作时间而扣减工资。
  • 优先安排年老体弱者: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劳动者,不宜安排高温作业。

2. 企业不遵守高温假规定会有什么后果?

用人单位若不遵守高温假和防暑降温相关规定,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 行政处罚: 依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规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停产停业整顿等处罚。
  • 法律责任: 如果因企业未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导致劳动者中暑、热射病甚至死亡等事故,企业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 劳动争议: 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补发工资、赔偿损失等。

3. 员工如何申请或享受高温假?如何维权?

劳动者在工作中遇到企业未按规定落实高温假或防暑降温措施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1. 内部沟通: 首先可以向企业工会或直接向企业负责人反映情况,争取通过内部协商解决。
  2. 投诉举报: 如果企业不予理睬或解决不力,劳动者可以拨打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会介入调查,并依法处理。
  3. 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例如被扣发工资、因中暑产生医疗费用等),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承担相应责任和赔偿。
  4. 提起诉讼: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例如: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息、工作环境温度照片或视频、考勤记录、工资条、与公司沟通的记录、医疗诊断证明等。

结语

高温假规定并非可有可无的“福利”,而是国家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劳动保护义务。它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尊重与保护。企业应将防暑降温措施作为常态化管理的重要环节,积极主动地落实各项规定,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广大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利,在权益受损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夏季高温是对每一个劳动者的考验,更是对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感的检验。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位在烈日下辛勤付出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尊重。

高温假规定

By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