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设计和规划审批过程中,关于“建筑高度”的界定常常引发讨论,其中一个核心疑问便是:女儿墙是否应计入建筑总高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它涉及到多部规范、不同专业考量以及地方实践的差异。精确理解和计算建筑高度,特别是处理女儿墙这类屋面突出物,对于项目的合规性、经济性乃至最终的城市景观都至关重要。
一、女儿墙与建筑高度的【是什么】
什么是女儿墙?
女儿墙,又称压顶墙或矮墙,是指建筑物屋顶平面上的周边矮墙体。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 安全防护: 作为屋顶边缘的围护,防止人员或物品坠落,起到安全栏杆的作用。
- 防水处理: 有利于屋面防水层的收头和固定,防止雨水沿墙体渗透。
- 美化立面: 遮挡屋面设备(如风机、管道、冷却塔等)以及防水层,使建筑立面更加整洁美观。
- 固定构件: 可以作为屋顶太阳能板、栏杆等设备的固定基础。
女儿墙的高度通常在0.8米至1.5米之间,具体取决于其功能和所在建筑类型。它并非结构承重主体,而是依附于屋顶结构的一种围护构件。
什么是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并非一个单一概念,它在不同的管理和技术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计算基准:
- 规划高度: 这是最常见的建筑高度概念,通常指从室外设计地面(或室外地坪)至建筑最高点的垂直距离。这个“最高点”的界定是复杂性的根源,因为它可能包含或不包含屋顶的突出部分。规划高度直接影响容积率、日照、退让距离等城市规划指标。
- 消防高度: 消防部门关注的建筑高度,主要用于评估火灾风险、确定消防登高车作业范围以及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的适用性。其计算方式可能略有差异,有时会更强调可燃物或人员可达到的最高点。
- 结构高度: 在结构工程中,建筑高度通常指结构体系的垂直总高,用于计算风荷载、地震力等,可能不包括非结构性的屋顶构件。
- 航空限高: 在机场净空区、军事设施周边等特殊区域,建筑高度的计算会非常严格,以确保航空安全,通常以最高点(包括所有突出物)来衡量。
“女儿墙算不算”疑问的根源
“女儿墙算不算入建筑高度”的疑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
- 规范表述的模糊性: 很多通用规范在定义建筑高度时,会提及“建筑最高点”,但对于屋顶突出物(如女儿墙、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构架、装饰构件等)是否计入、如何计入,往往需要查阅更详细的补充规定或地方性实施细则。
- 功能与形式的交织: 女儿墙既是屋顶的围护,又是可能高出屋面的构件。当它具有一定高度并影响到建筑整体轮廓时,其性质就变得复杂。
- 不同专业关注点的差异: 规划部门可能更关注建筑的整体轮廓和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消防部门则关注救援的便利性;而结构或机电部门则关注其实际构件属性。
二、精确界定建筑高度的【为什么】如此重要
建筑高度的精确界定,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较真,它在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
规划管理与容积率控制
建筑高度是城市规划的核心控制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建筑的体量、阴影投射、视觉感受,并间接影响容积率。例如,某些城市规划规定,当屋顶突出物(包括女儿墙)超过一定高度时,其占用的面积将计入建筑面积,甚至影响容积率计算。建筑高度的增加,可能导致项目超出规划红线,影响建筑退距,甚至需要重新审批,从而延误工期并增加成本。
消防安全与救援策略
建筑高度是消防规范判定建筑等级、配置消防设施、制定消防救援方案的关键依据。例如,超过一定高度(如24米或100米)的建筑被定义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将适用更为严格的防火分区、疏散、消防电梯、避难层等要求。女儿墙或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可能影响消防登高车作业面的有效覆盖范围,进而影响火灾扑救效率和人员疏散安全。
日照分析与居住舒适度
在住宅项目或对日照有严格要求的地块,建筑高度是进行日照分析的关键参数。屋顶最高点(包括可能被计入的女儿墙)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建筑对周边地块和建筑的阴影投射范围和时长。如果因女儿墙的高度计算偏差导致日照不满足标准,可能需要调整建筑布局、降低建筑高度,甚至影响销售和使用。
结构安全与抗震设计
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整体高度是计算风荷载和地震力的重要参数。高大的建筑更容易受到风力和地震力的影响,需要更强的结构体系和更高的抗震等级。如果实际高度超出设计初始预估,可能会导致结构计算不准确,存在安全隐患。
航空限高与城市管控
在机场、军事设施、导航台等周边,存在严格的航空限高要求。任何超出限高线的建筑或其突出物,都可能对航空安全造成威胁。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女儿墙,如果累计叠加后超出规定高度,也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获得批复,甚至面临拆改的风险。
美学与城市景观
建筑高度和屋顶轮廓共同塑造了城市的天际线。女儿墙的高度和造型,对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和顶部收口的美观性有直接影响。精确控制高度,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掌控建筑的整体形态,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三、规范与地方实践的【哪里】体现
女儿墙是否计入建筑高度,具体规定散见于多部国家级规范和地方性实施细则中。理解这些规定是正确判断的基础。
国家层面通用规范
虽然没有一部国家规范直接且唯一地明确“女儿墙是否计入建筑高度”,但相关条款分散于以下标准中:
-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 对“建筑高度”有通用定义,但通常需要配合其他规范或地方细则才能明确屋顶突出物的处理方式。它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基础框架。
-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 主要规范建筑面积的计算,但其对屋顶构件是否计算面积的规定,间接反映了其在规划中的地位。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对消防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有专门规定,通常会考虑消防车登高作业的可达性,对非功能性的装饰构件可能区别对待。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在日照计算章节中,会涉及到建筑最高点的界定,以确保日照达标。
地方性规定与实施细则
鉴于国家规范的通用性,各省市、甚至各区县的规划管理部门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这些地方性文件是判断女儿墙是否计入建筑高度的最直接依据。
常见的地方性规定倾向于:
- 豁免一定高度: 大多数地方会规定,屋顶的女儿墙、电梯机房、楼梯间出屋面、水箱间等,当其从所在屋面算起的高度不超过一定限值(例如,3米、4.5米、6米等,具体数值各地不同,且随政策更新)时,不计入建筑总高度。
- 超出部分计入: 如果突出物的高度超出了上述豁免限值,则超出部分的高度,甚至整个突出物的高度,将计入建筑总高度。
- 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区分: 功能必需的突出物(如电梯机房)通常有更高的豁免高度;而非功能性、纯装饰性的构架或造型,则可能规定更为严格,或直接计入。
例如,在某些城市,其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明确指出:“屋顶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突出物,其高度不超过屋面结构板顶4.5米者,不计入建筑高度;女儿墙、检修孔等不超过1.2米者,不计入建筑高度。”这便是具体操作的指南。
特殊建筑类型考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女儿墙和屋顶构件的处理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 坡屋顶建筑: 建筑高度通常以屋脊的最高点计算,女儿墙的概念在此类建筑中可能不适用,或以檐口高度为基准进行特殊处理。
- 带屋顶花园或设备平台的建筑: 屋顶构架、设备围护、景观小品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建筑高度的因素,需根据其功能、结构形式和高度进行逐一判断。
- 造型独特的建筑: 如果女儿墙与建筑立面融为一体,形成复杂的艺术造型,其高度计算可能需要与规划部门进行专项沟通和认定。
四、女儿墙高度与计算的【多少】门道
理解“多少”的量化标准,是准确计算建筑高度的核心。这包括女儿墙自身的高度,以及其是否计入建筑总高度的阈值。
一般性原则:是否计入的关键阈值
在绝大多数地方的规划管理中,对女儿墙和各类屋面突出物是否计入建筑总高度,都设定了明确的高度阈值。这一阈值通常是突出物从其所在屋面(通常是屋面结构板顶或完成面)算起的垂直高度。
- 女儿墙: 通常,女儿墙的高度设计在0.8米至1.5米之间。在许多地方规定中,如果女儿墙的高度在1.2米或1.5米以下(从屋面算起),通常不计入建筑总高度。这意味着,一栋建筑的屋面标高如果为H米,即使有1.2米的女儿墙,其规划高度仍可能为H米。
- 其他屋面突出物(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 这些功能性突出物的高度普遍较高,但因其功能上的必要性,各地通常也给予一定的豁免高度。例如,常见的豁免高度有3米、4.5米、6米等。这意味着,如果电梯机房高5米,而当地规定4.5米以下不计入,那么只有超出部分的0.5米会叠加到建筑总高度上,或者,更严格的规定是,只要超出豁免高度,整个突出物的高度都将计入。
特别提示: 这些具体的高度阈值并非全国统一,而是因地而异且可能随城市发展和政策调整而变化。设计师务必查阅项目所在地的最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不同突出物的具体规定
除了女儿墙,屋顶上还有其他多种可能影响建筑高度的突出物,它们通常有各自的计算规则:
- 构架、装饰构件: 如果是轻质、镂空、高度有限的装饰性构架,可能被豁免;但如果是形成封闭空间、具有一定体量且高度较高的构架,往往会被计入建筑高度。各地对此的规定差异较大。
- 烟囱、冷却塔、排烟道: 这些通常被视为独立的构筑物,其高度单独计算,不计入主体建筑高度。但它们会受到航空限高、环保排放高度等专项规定的限制。
- 太阳能板、光伏设备: 平铺于屋面或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太阳能板,通常不计入高度;但如果安装在较高的支架上,或形成类似构架的形式,其最高点可能需要计入。
- 屋顶绿化、景观小品: 一般不计入建筑高度,除非其构筑物(如亭、廊、雕塑)超出一定高度且具有显著体量。
举例说明
假设某地规划管理规定:
- 女儿墙高度(从屋面算起)不超过1.2米,不计入建筑高度。
- 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突出物高度(从屋面算起)不超过4.5米,不计入建筑高度;超过部分计入。
案例一: 一栋建筑的屋面结构板顶标高为50米。其女儿墙高1.0米。屋顶无其他突出物。
-> 女儿墙高度1.0米 < 1.2米,不计入。
-> 建筑总高度 = 屋面结构板顶标高 = 50米。
案例二: 一栋建筑的屋面结构板顶标高为50米。屋顶设有一个电梯机房,其屋顶标高为55米(即从屋面算起高5米)。
-> 电梯机房高度5米 > 4.5米豁免高度。
-> 超出部分 = 5米 – 4.5米 = 0.5米。
-> 建筑总高度 = 屋面结构板顶标高 + 超出部分 = 50米 + 0.5米 = 50.5米。
案例三: 承接案例二,但该地规定“电梯机房等突出物,凡是超过豁免高度的,则整个突出物的高度都计入。”
-> 建筑总高度 = 电梯机房最高点标高 = 55米。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即使是相近的突出物高度,因地方规定的差异,最终计算出的建筑总高度也可能存在显著不同。
五、如何【正确】处理女儿墙与建筑高度
面对复杂多变的规范和实际情况,设计师和开发商需要采取严谨细致的策略,以确保建筑高度的计算合规且准确。
深入研读并理解相关规范
这是处理建筑高度问题的基石。必须系统性地学习和掌握以下文件:
- 国家层面通用规范: 如《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了解其对建筑高度的基础定义和原则。
- 项目所在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这是最关键的文件,它通常会详细规定屋顶女儿墙、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构架、装饰构件等各类突出物的具体处理方式、豁免高度以及计算方法。务必查阅最新版本。
- 其他专项规定: 如涉及机场净空区的航空限高规定、特殊功能建筑的行业标准等。
设计阶段的精细化考量
在建筑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应将女儿墙及其他屋面突出物的高度纳入整体考虑:
- 预留高度弹性: 在方案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可能存在的高度限制,为屋面设备、女儿墙、构架等预留合理的高度空间,或在总高控制上预留一定的余量。
- 优化设备布置: 与机电工程师紧密协作,优化屋顶设备的布局和选型,尽量减少设备机房、水箱间等突出物的体量和高度。可以考虑下沉式设备间,或将部分设备设置在顶层内部。
- 合理设计女儿墙: 根据功能需求和当地规范,确定女儿墙的合理高度。如果规范明确了豁免高度,则应尽量将女儿墙高度控制在此范围内,以避免计入建筑总高。
- 创新造型处理: 对于需要造型的屋顶,可以通过镂空、轻质材料、退台等方式,使其在满足美观性的同时,不被计入建筑高度。
与审批部门的有效沟通
在项目报批前或报批过程中,与规划、消防等审批部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 提前咨询: 对于设计中存在的模糊点或特殊情况,应提前向当地规划部门进行书面或口头咨询,了解其对特定构件高度计算的认定标准和偏好。
- 提供详尽说明: 报送审批资料时,应提供清晰详尽的建筑高度计算说明,附带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准确标注设计基准面、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屋面结构板顶标高、女儿墙顶标高、设备机房顶标高以及最终计算的建筑总高度。
- 争取书面确认: 对于关键的高度认定问题,争取获得审批部门的书面确认意见,以避免后续争议。
图纸表达的准确性与一致性
确保所有设计图纸中关于建筑高度的数据都是准确、清晰且一致的:
- 在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上,统一标注标高系统和建筑总高度。
- 清晰区分“屋面结构板顶标高”、“屋面完成面标高”以及“女儿墙顶标高”、“电梯机房顶标高”等。
- 在图纸说明中,明确建筑高度的计算依据和构成要素。
特殊情况的处理策略
- 坡屋顶: 通常以屋脊的最高点作为建筑高度计算点,但如果坡度平缓且檐口高度较低,部分地方可能会有特殊规定。
- 大型屋顶构架或装饰造型: 如果构架体量较大、形成封闭空间或高度远超普通女儿墙,即使是装饰性构件,也很有可能被计入建筑总高度。此时应详细说明其结构和功能,并与规划部门沟通。
- 屋顶设备平台: 平台本身一般不计入高度,但平台上的设备及其必要的围护(如隔音墙、风帽)的最高点,可能需要计入。
总结: 女儿墙是否计入建筑高度,并非一概而论。它是一个需要结合国家通用规范、地方性规划管理规定以及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的复杂问题。设计师和开发商必须保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严谨性,在设计初期即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通过与审批部门的有效沟通,确保项目顺利合规推进。